老李今年65岁,退休后和老伴俩人独自生活,每天日子过得很清闲。前天晚上,他吃完晚饭后出了不少汗,老伴让他去门外凉快凉快,他懒得去选择直接去冲澡。
没想到,刚进去浴室没几分钟屋外就听见一声重重的摔倒声,老伴推门而入发现老李整个人摔倒在地,扶他起身时发生他的一侧身体完全使不上力气。
后来连意识也变得不清楚,话都不说不明白了。老伴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,送往医院后,老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,饶是经过全力抢救,还是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。
一、脑梗常在夜间发作!
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、出血性两种,我们常说的脑梗是指缺血性脑卒中,即脑内血管发生堵塞,让脑细胞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给,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功能障碍,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。
脑梗很多时候会发生在半夜,因夜间身体的代谢速度较慢,血液流动速度也会下降,更容易生成血栓诱发脑梗;本身夜间交感神经兴奋性会下降,而迷走神经兴奋性会增强,这种情况下血管的弹性会有所下降,更容易有血压波动;
另外,夜间身体摄入水分的量较少,更容易让血液粘稠度增加,导致脑梗发病风险上升;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熬夜、疲劳等因素导致生物钟紊乱,也会让血管健康受损,促进脑梗发生。
在脑梗发生前,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,这几个症状一旦出现要及时就医。
• 头晕头痛:在睡前身体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头晕、头痛症状,很可能是脑组织缺血导致的血管痉挛所致。
• 一侧发麻:发生脑梗会让一侧的神经受到压迫,导致一侧肢体异常发麻,还可能影响正常的发言。
• 视物不清:突然出现视物模糊,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的症状,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缺血所致。
二、中老年人晚饭后远离5个行为,预防脑梗
对于本身罹患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,预防脑梗发生非常注意,饭后一定要避免这几个行为。
1、立即洗澡
饭后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肠道进行消化,这个时候马上洗澡会让血管扩张,导致血液分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容易影响消化,还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,诱发脑梗。
2、久坐不动
饭后久坐对血液循环很不利,时间长了可能会诱发血栓,让血液粘稠度增加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更加需要注意,建议饭后可慢走30分钟来促进血液循环。
3、立即入睡
很多人饭后会觉得特别困,然后马上就会入睡,但这个行为很不健康。饭后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部进行消化,本身大脑供血量就比较少,睡眠会进一步让血流速度下降,增加血栓发生、堵塞脑血管的几率。
4、饭后吸烟
吃完饭后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,此时马上吸烟会让香烟内的有害物质更快被吸收入血,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会成倍增加。
5、情绪激动
不少人饭后喜欢来点娱乐活动,如打游戏、麻将等,但这些行为也同样不推荐。因为这些游戏会让人活动量减少,会影响到正常的消化,且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。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,本身罹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,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中风。
三、中国脑梗越来越多,差在补充叶酸吗?
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,世界范围内年龄>25岁的人群罹患中风的终生风险为24.9%,我国的比例约有40%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水平上升,我国群众发生卒中的风险越来越高。目前年龄>4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2.6%,约有1780万人现患或曾经罹患卒中。
相较于美国,我国的患病率约是他们的2倍,很多人猜测是不是因为我国群众缺乏叶酸所致。叶酸本身对治疗脑梗无用,但充足的叶酸补充可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,让脑血管狭窄、闭塞的发生率下降,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。
但是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、饮食健康的普通人来说,一般不会缺乏叶酸,也无需额外进行补充。叶酸与脑梗之间可能有关系,但并不能通过吃叶酸来防治脑梗,对此一定要明确。
提到脑梗,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中老年人容易发病,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病的新闻映入眼帘。相较于发达国家,我国脑梗的发生率提前了整整10年,这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离不开关系,以下几种食物一定要少吃。
1、高盐
大量摄入高盐食物,会导致体内血压上升,而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。
2、高脂
高脂肪的食物大量摄入会让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,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。当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,会导致血管变窄、变硬,促进脑梗发生。
3、高糖
糖分摄入过量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,且会让血管内皮功能受损、血管变脆,增加血栓的发生率。
脑梗发生后具有黄金抢救期,越早抢救康复的几率就越大!日常一定要多关注家中老人的身体情况,发生异常及时就医。
参考资料:
[1] 《睡前有这5种表现,可能是脑梗》.生命时报.2025-02-09
[2] 《为什么现在脑梗越来越多?医生提醒:忌口3物,饭后少做3件事,劝你改正!》.山西省中医院.2024-04-22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倍悦网-新手炒股配资平台-普通人炒股票如何加杠杆-配资公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